國民黨酒吧請我幫忙做生意1
擔任行銷顧問多年,我在市場上也默默累積了一些口碑。
有些老闆,在親身體驗過我帶來的成效後,總會樂於把我推薦給他們的朋友——像是某種神秘的行業裡口耳相傳的密技人選。
這次找上我的是一位開酒吧的年輕老闆,地點在熱鬧卻略顯雜亂的雙城街。
他的店裝潢不新不舊,與這條街上那些「老台北」風格的酒吧沒什麼不同。那天是平日晚上,客人稀稀落落,吧台裡有三位二十歲左右的女孩在服務。她們負責陪聊、調酒,但從她們懶洋洋的神情看得出來——除非客人請她們喝酒,她們並不會主動與人攀談。這,就是她們的「商業模式」。
我比約定的時間早到半小時,坐在角落觀察整個空間的節奏與氣氛,還有老闆與熟客間的互動。
老闆約莫四十五歲,打扮走露營風路線,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。他坐在吧台,像個混在客人中的朋友,而不像掌控這空間的主人。
過沒多久,他走向我,彼此寒暄幾句,我直接進入正題。
「你希望我幫你達成什麼目標?」我問。
「當然是讓生意變好啊!」他爽快回答。
「這不難。」我笑了笑。「只要你信得過我。但為了節省彼此的時間,我會直接了當地問一些問題。過程中如果你覺得被冒犯,請直接告訴我,可以嗎?」
他點頭:「沒問題,你問吧。」
我問:「如果我說這間店有個最大的問題,你會認為那是什麼?」
他想了想說:「嗯……生意不夠好?」
我搖搖頭:「我們換個問法。如果現實條件都不是問題,讓你可以改變店裡一個要素——裝潢、酒單、服務生、氣氛……你會想先改什麼?」
他說:「客人吧!我覺得就是客人太少。」
我點頭:「好,我們就假設——讓『客人』這個元素產生變化,生意就會變好。那你覺得現在這些客人,出了什麼問題?」
他一臉狐疑:「我不太懂耶,客人怎麼會有問題?」
我笑了:「我分享一些我今晚觀察到的印象,你可以自己判斷對不對。我並沒有完整觀察時間,所以僅供參考。」
他點頭:「你說。」
我說:「第一,你們的客人年齡偏大;第二,他們看起來有工作,但氣場偏『魯』;第三,他們彼此很熟,話題都圍繞在一起。」
他皺了眉頭:「就算這些都對,那又怎樣?」
「第一點,年齡偏大會讓新進的年輕人覺得這間店是『大叔的地盤』,自然不會有回頭客。第二點,年輕的服務生與老客人之間缺乏火花,產生不了連結——這叫做代溝。第三點,你的服務生彼此聊得熱絡,卻沒在客人之中穿梭——這表示『陌生客進不來』的社交場域被封閉了。」
他聳聳肩:「客人我不能挑,小姐不年輕的話,哪還有男客人肯來?」
我微笑:「抱歉,我講話比較直。你的邏輯有盲點。但這部分,我們之後再談。」
他點頭,似懂非懂。
留言
張貼留言